“數字”進校點亮智慧校園
在數字時代,數字既是資源和生產力,也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和潛力。在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中,明確提出了我市優先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以實現彎道超車、領跑的新優勢。通過充分利用智能物聯網應用基地、省級新型智能城市試點等政策,加快建設“城市大腦”,統籌推進政務協同一體化渠道和互聯網治理,推動智能應急、智能交通、智能環保、智能醫療、智能教育和智能社區等應用場景效果,加快數字化管理,使公眾的感知度和便捷度更加顯著。

教育獲得數字化加持。如今,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終身學習者提供了有力支持。新華小學副校長尹向華表示:“通過納米智能黑板,更多的知識可以呈現在課堂中,呈現方式不再局限于靜態展示,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近年來,新華小學引入了300兆光纖專線和500兆局域網,學校實現了無線網絡覆蓋;教室安裝了納米智能黑板;11個班級的三個年級配備了電子書包移動終端;還建立了虛擬現實體驗教室,構建了虛擬教育空間,打造了公共信息展示渠道。目前,學校按照“14510”整體思路和規劃,致力于推進教育革新和創新,將建設“數字學校”作為重要工程,逐步打造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智慧校園,讓更多師生共享智能化教育成果。

“勇于追夢、努力圓夢、全面發展。”新華小學為每個班級和專用教室安裝了電子班牌,其中融入了“選修走班”機制,努力實現立體化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登錄賬號后,通過‘點選課程—點擊確認’兩步操作,只需幾秒鐘即可完成社團選報,快捷高效。根據選報人數,我們逐步優化社團設置,讓學生在其中找到樂趣,實現個性化發展。”新華小學信息技術應用研究中心負責人張柳青說道。

磨刀不誤砍柴工。新華小學在打下堅實基礎后,于2017年9月啟動了混合式教育形式的新實踐。新實踐中,電子書包智能教育班和傳統信息化教育班并行,逐步探索出“課前有效預習—課中高效互動—課后智能測評”的電子化教學模式。該模式貫穿預習、上課、作業、教導、評測等各個學習環節,使學生學習更加迅速、高效。

2020年初,新華小學積極承擔責任,勇于創新,并承擔起面向全市小學生的遠程教育保底服務。48位骨干教師共同努力,精心打造了“新華云課程”,該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必修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以及“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心理健康和體育運動;選修課程包括人文、科普和藝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