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江西:數字化校園織就贛鄱教育新圖景
在江西這片兼具山水靈韻與文化底蘊的土地上,教育數字化轉型正悄然改變著校園的生態。數字化校園建設不再局限于技術升級,而是與江西特有的紅色基因、生態底色深度融合,為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注入新動能。

山水為媒,織密教育“數字紐帶”
依托江西獨特的丘陵地形與河網分布,數字化校園建設因地制宜構建網絡體系。無論是鄱陽湖畔的鄉鎮小學,還是贛南山區的教學點,高速穩定的教育專網如同隱形的“數字臍帶”,將優質資源源源不斷輸送至每間課堂。師生在虛實交融的智慧空間中,既能觸摸瓷都千年窯火的溫度,也能通過云端研學領略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回響。
文化為魂,激活數字育人新場景
江西將地域文化基因注入數字化校園:通過虛擬仿真技術還原白鹿洞書院的治學場景,借力AR互動讓滕王閣序“躍然眼前”,利用生態大數據平臺開展鄱陽湖濕地科考實踐。這種“數字技術+文化傳承”的創新模式,既守護了文化根脈,更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培育家國情懷與創新思維。

協同為基,繪就普惠教育新底色
省級教育資源平臺的“云端灌溉”,讓城鄉師生共享名師課堂;智能教學系統結合江西多雨氣候動態優化課程安排;學業數據分析為個性化成長提供精準導航。當數字化的觸角延伸至校園每個角落,教育正在突破地理界限,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數字浪潮中找準成長坐標。
如今,行走在江西的校園里,既能看見青磚灰瓦間流淌的書院文脈,也能感受到數字技術賦予教育的蓬勃生機。這場靜水流深的變革,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書寫著新時代江西教育的“數字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