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與昆明:以頂崗實習系統為紐帶,共探智慧教育新路徑
在智慧校園建設的浪潮中,崇左與昆明兩地依托“頂崗實習系統”,悄然開辟出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實踐新路徑。一南一北,兩地以技術為橋、以育人為本,為職業教育的提質增效提供了鮮活范本。

崇左:邊境城市的“跨界實踐”
作為連接中國與東盟的重要門戶,崇左將“頂崗實習系統”深度融入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通過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當地院校與企業構建起動態匹配機制——實習崗位的發布、學生能力的評估、校企雙向反饋等環節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這一模式不僅縮短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距離,更借助地緣優勢,推動跨境產業合作中的人才儲備升級。崇左的實踐表明,職業教育信息化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以“精準對接”為核心的區域資源整合。

昆明:西南樞紐的“輻射效應”
昆明作為西南地區教育高地,以“頂崗實習系統”為支點,撬動起更廣泛的教育資源共享。通過智慧校園平臺,當地院校打破傳統實習的地域限制,與省內外的制造、文旅、數字產業等企業形成穩定協作網絡。這種“云端+實地”的雙軌模式,既保留了師徒制的手把手傳承,又通過數據沉淀為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昆明的探索,彰顯了信息化工具在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并重中的獨特價值。

雙城啟示:讓技術回歸育人本質
崇左與昆明的差異化實踐,共同指向智慧教育的核心命題:技術如何服務于人的成長?兩地的“頂崗實習系統”均未止步于流程優化,而是通過實習數據的深度挖掘,反哺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改進。當企業反饋轉化為教學案例,當學生成長軌跡被可視化分析,職業教育真正實現了從“輸送勞動力”到“培養可持續發展人才”的跨越。

在數字化浪潮中,崇左與昆明用實踐證明:教育信息化的價值不在于技術的炫目,而在于能否扎根地域土壤,讓每個環節都滲透育人的溫度。這種“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探索,或許正是智慧教育破局的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