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研究新發展
隨著新興信息技術出現,智慧校園研究發展出新的樣態。智慧校園研究新進展主要體現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未來教育理論發展,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應用,以及“人—技”協作的個性化學習創新。

智慧校園是未來教育的重要入口,其建設的核心是以信息化方法融合創新教育教學過程,這就要求依托信息化背景下的未來教育理論指導智慧校園的建設與應用。

學校不再是培養學生的標準生產線,而是發揮學生個性的培養田。
學習環境與空間不再為學校集體而建,而是為每一名教師、每一個學生創建。
課程體系與資源不再是采用統一、系統、分科的方式,而是個性、泛在與跨學科。
學習活動與方式也不再是統一、封閉與接受的形態,而變成 了個性、泛在與建構。
組織運營與管理形式也不再是 層級、秩序與被組織,而是扁平、開放與自組織。
新技術與智慧教育的融合創新不是雜亂無章、毫無秩序可言,而是有方法、有規律。根據信息化背景下的未來教育理論,智慧校園理論研究將更加注重學習環境與空間的構建、優質課程資源供給與服務模式變革、“人—技”協同教學方式創新、數據驅動精準多元評價與教師角色轉型等方面。

人工智能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國家層面上成為教育領域特別需要被關注的話題。在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過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設計開發“智能導師系統”“自動化評測系統”“教育機器人”等,從而使得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智能化。
大數據與數據挖掘
大數據是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的重要技術,它具有從多種類型的數據庫和海量復雜的數據中迅速處理、分析和獲取有意義、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在智慧校園的建設與應用過程中,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校園的數據尤其是非結構化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能夠為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提供更為科學精準的數據支持。
物聯網技術與環境感知技術
物聯網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基本技術,目前已經在智慧校園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全面應用,如教學課室與科研實驗室管理、校園一卡通服務等。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物聯網技術與其他智能技術有機結合,能夠更大范圍發揮其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升科研成效。
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
虛擬現實技術(VR)與增強現實技術(AR)是多學科進行交叉、融合的產物,也是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的又一重要技術。由虛擬現實技術構建起的情境一般是真實的或逼近真實的三維虛擬情境,用戶能夠在三維的虛擬情境中發生交互行為,從而產生對現實生活新的認知。
作為虛擬現實技術的延伸與發展,增強現實技術能夠將虛擬情境和現實生活無縫連接。在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中,可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實現物理校園與虛擬校園的有機融合,并將抽象內容與重難點內容可視化呈現,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智慧校園應用研究新發展
智慧校園的應用要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未來教育理論為指導,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以融合創新智慧教育的環境、資源與教學全過程。

在智慧校園環境下,可通過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構建虛實融合的沉浸式學習空間,以增強學習者的真實體驗感,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與創新能力。
同時在智慧校園環境下,可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收集習題作答等數據,利用認知診斷方式輸出學生當前認知結構,針對不同認知結構類型制定推送策略,最終實現學習資源的精準分類與推送。
此外,在智慧學習環境下,能夠依托人工智能技術與數據挖掘技術從海量復雜的學生行為數據中,發現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訴求,基于此,從海量的學習資源中智能獲取并推送符合學習者需求的學習內容,最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